港口资料 |
|
舟山港域区位、资源、产业等综合优势明显,是浙江省海洋经济发展的先导区和长三角地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港域地处长江三角洲和东部沿海要冲,背靠沪、杭、甬等大中城市,是长江三角洲综合运输网的重要节点。从区域空间来看,舟山跨海大桥的成功通车,使舟山进入以上海为中心的“3小时经济圈”;从物流走向来看,舟山港域位于南北海运大通道和长江黄金水道的交汇地带,又面向太平洋靠近国际航线,处于国际物流和国内物流的结合部,区位优势突出。 根据《宁波舟山港总体规划(2035年)》,舟山港域规划港口岸线345千米,已开发利用162千米,未开发利用183千米,占宁波舟山港未开发利用港口岸线的80%,是今后宁波舟山港开发建设的主阵地。岸线分为三类:【一类岸线】主要服务国家重要原材料以及能源物资运输、国际贸易和重大产业布局,总长133千米,已利用45千米,未利用88千米。【二类岸线】主要服务地区公共运输和大中型临港产业配套,总长77千米,已利用20千米,未利用57千米。【三类岸线】主要为海洋产业和小型临港产业配套,总长135千米,已利用97千米,未利用38千米。港域内航道通畅、港池宽阔、锚泊避风条件优越,目前已建成拥有万吨级主要航道16条,其中30万吨级及以上4条。锚泊作业面积约455平方公里,其中可锚泊30万吨级船舶锚地10处,能满足第六代、第七代集装箱船和大型油轮、大宗散货船舶及更先进船型的通行和锚泊,是我国建设大型现代化深水港的理想港址,优越的建港条件在全球港口屈指可数。 舟山港域现有十一个港区,划分为主要港区和一般港区两个层次。主要港区:资源容量大、区位条件好、发展层次高、约束条件小的港区,在煤炭、原油、铁矿石、集装箱等重要货类综合运输体系中发挥关键作用,是宁波舟山港未来发展的主体,建议在公共基础设施配套、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包括衢山港区、洋山港区、六横港区、金塘港区、岑港港区、嵊泗港区、岱山港区、白泉港区、镇海港区、定海港区,共9个港区。一般港区:资源容量小、约束条件强,除个别作业区外,重点服务地方海洋及临港产业发展。部分港区的货物运输功能可随着城市空间的拓展,逐步适度调整为旅游、休闲、客运等城市生活配套功能。包括马岙港区、沈家门港区等2个港区。。 舟山港口于1987年开港运作,1990年全港货物吞吐量只有186万吨。进入新世纪以来,舟山港口货物吞吐量连续高速增长,一直保持着20%以上的增幅,从2001年的3280万吨节节攀升,至2006年首次突破1亿吨大关,2024年完成货物吞吐量6.83亿吨。舟山港口也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渔港跻身国内沿海十大亿吨港口行列。港口开发加快,资源集约利用程度不断提高,万吨级泊位快速增长,截至目前,万吨级泊位总数97个,其中30万吨级及以上泊位11个。 同时,航运业作为舟山市的传统产业和支柱产业,也取得了长足发展。到2024年底,全市水路货运船舶总运力897万载重吨。 |
|
港口概况